野外徒步内急怎么办?学会这几招,轻松文明解决生理需求!287


各位户外爱好者、徒步驴友们,大家好!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。今天我们要来聊一个…嗯,有点“味道”,但又极其重要、常常被大家羞于启齿的话题——在户外徒步时,如何文明、妥善地解决我们的“内急”问题,也就是俗称的“拉屎”!

你可能会说:“哎呀,博主,这也能写一篇文章?太尴尬了吧!”别急,听我说。人有三急,这谁也躲不过。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资深驴友,还是刚刚踏入户外的新手,在远离城市、荒无人烟的野外,如何处理好这件“小事”,不仅关乎你个人的舒适与尊严,更直接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,以及其他户外爱好者的体验。一个不负责任的“野外方便”,可能会污染水源、传播疾病、破坏景观,甚至给野生动物带来困扰。所以,今天这堂“特殊”的户外课,请大家务必认真听讲!

一、为什么要认真对待“野外如厕”?——不仅仅是个人问题

首先,我们得明白,为什么要把“野外拉屎”这件事上升到知识层面来讨论:
个人健康与舒适:憋着不方便对身体有害。在户外能安心解决生理需求,是保持良好状态、享受旅途的基础。
环境卫士的责任:作为户外人,我们是自然的借用者,而非拥有者。遵循“无痕山林”(Leave No Trace, LNT)原则,是每个户外人的基本素养。不当的排泄物处理方式,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隐形杀手。
维护公共体验:谁也不想在景色优美的山路旁、清澈的溪流边,发现一堆人类的排泄物和随处丢弃的卫生纸吧?这会极大地破坏其他人的户外体验。
预防疾病传播:人类粪便中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寄生虫,不经处理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和土壤,给野生动物和人类自身带来健康风险。

明确了重要性,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实操环节。

二、准备工作:有备无患,轻松应对
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在出发前做好准备,能让你在户外“方便”时更加从容。
“清空”策略:如果条件允许,在出发前或到达营地前,尽量在有厕所的地方解决。早晨出发前,在家里或营地公共厕所“排空”肠道,能有效减少途中“内急”的次数。
必备工具包:这是你的“野外如厕神器包”,务必随身携带:

小铁锹或挖坑工具:这是LNT原则的核心工具,用于挖“猫坑”。选择轻便、结实、易于使用的型号。
厕纸:选择可降解、柔软的户外专用厕纸,或者使用普通厕纸,但务必遵循“带走”原则。将厕纸提前装入防水的密封袋(如自封袋)中,用过的厕纸也要放回这个袋子,再放入垃圾袋带出山林。
免洗洗手液:保持手部清洁,预防疾病传播。
湿巾(可选):在没有水源或不方便洗手时,湿巾是很好的清洁帮手,但同样要记得装袋带走。
专用垃圾袋:一个足够结实、不透明的垃圾袋,用于收集用过的厕纸、湿巾等。最好是能密封,避免异味散出。
“便携式马桶袋”(Wag Bag/Go anywhere bag,高海拔或特殊地区):在一些生态脆弱、土壤坚硬、冰川区域、高海拔山峰,或人流量极大的地方,挖坑埋葬排泄物是不允许或不现实的。这时,就需要使用这种自带吸水凝胶的专用袋子,将排泄物完全密封带出。出发前务必查询目的地是否强制使用。


饮食调整:在徒步前和徒步期间,适当调整饮食,多摄入膳食纤维,保持肠道通畅,避免便秘或腹泻。多喝水,保持身体水分充足,也能促进排泄规律。

三、实操指南:如何挖“猫坑”?——LNT核心法则

“猫坑”(Cat Hole)是无痕山林原则中最常见的野外排泄物处理方式。下面是详细步骤:
寻找合适的地点(黄金法则):

远离水源:这是最重要的一点!至少要距离所有水源(溪流、湖泊、泉水、湿地)60米(约200英尺或70步)以上。这个距离能确保排泄物分解前不会污染水源。
远离步道和营地:同样是60米以上。这不仅是为了保持美观,也是为了尊重他人的体验和隐私。
选择有机的土壤:找一块表层土壤较深、含有腐殖质(枯叶、腐烂木头等)的地方。这样的土壤中微生物丰富,有助于加速排泄物的分解。避开岩石多、土壤板结、沙质或潮湿泥泞的地方,这些地方不利于分解。
选择向阳坡:阳光有助于粪便分解和杀死病菌。
考虑隐私和安全:找一个能稍微遮蔽,让你感觉舒适、有安全感的地方。但隐私不是第一位的,LNT原则优先。同时,要避开容易发生滑坡或被动物打扰的地方。


挖坑:

用你的小铁锹或挖坑工具,挖一个深15-20厘米(约6-8英寸),直径10-15厘米(约4-6英寸)的坑。这个深度是LNT原则推荐的,既能确保粪便被土壤充分覆盖,又能让表层土壤中的微生物接触到粪便,加速分解。
将挖出来的表层土壤小心地堆放在坑边,以备回填。


排泄:

姿势:找到一个舒适的蹲姿。如果周围有可支撑的树干或岩石,可以稍作支撑,减轻腿部压力。尽量保持排泄物都落在坑内。
瞄准:尽量让排泄物集中在坑底,这样更容易被彻底覆盖。


处理厕纸(重中之重!):

首选:带走!将所有用过的厕纸、湿巾等,全部放入你的密封垃圾袋中,随身带出山林。这是最环保、最负责任的做法,尤其是在干燥、高海拔或生态脆弱的地区。即使是可降解厕纸,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,风一吹就可能暴露。
次选(仅限特定环境):在潮湿、微生物活跃、分解速度快的地方,并且当地规定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将少量厕纸与排泄物一同深埋在猫坑中。但仍建议尽量带走。如果埋葬,确保厕纸被完全覆盖,并且用量越少越好。
绝对禁止:将厕纸随意丢弃或浅埋,更不要焚烧厕纸(容易引发山火)。


回填与伪装:

排泄完毕后,用之前挖出的土壤将猫坑完全回填。
用脚轻轻踩实,然后用枯叶、树枝、石块等将表面伪装起来,恢复原貌,不留痕迹。让后来者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有人“方便”过。


手部清洁:

用免洗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。如果条件允许,在远离水源的地方,用少量水和可生物降解的肥皂洗手,并将洗手水泼洒在距离水源至少60米的地方。


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与进阶技巧

徒步情况复杂多变,掌握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很有必要:
高海拔/严寒地区:在这些地方,微生物不活跃,分解速度极慢甚至不分解。土壤可能冻结或根本无法挖坑。此时,必须使用便携式马桶袋(Wag Bag)将所有排泄物(包括厕纸)完全带出山林。切勿心存侥幸。
腹泻/便秘:

腹泻:如果出现腹泻,更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并确保排泄物远离水源。频繁排泄会增加LNT难度,尽量在条件允许时考虑撤出。
便秘:徒步中饮食不规律、饮水不足、运动量大都可能导致便秘。注意多饮水,多吃高纤维食物(如水果、蔬菜干),并可随身携带一些非处方通便药以备不时之需。


夜间“内急”:

在夜幕降临前,最好提前选定一个方便夜间如厕的“应急点”,确保它符合LNT原则。
随身携带头灯,确保视线清晰,避免跌倒或偏离路线。
回到帐篷后,再次用洗手液清洁双手。


女性生理期:

女性在生理期使用过的卫生用品(卫生巾、棉条)是不可降解的。必须用密封袋(如专门的“姨妈巾处理袋”或黑色不透明垃圾袋)装好,然后带出山林。绝对不能掩埋或随意丢弃。


多人结伴同行:

在营地附近,可以与队友商量划定一个“临时如厕区”,但这个区域仍需符合LNT原则(远离水源、步道、营地60米)。大家在这个区域分散挖坑,保持距离,并且每次如厕后都要彻底回填和伪装。
如果是在大面积的开放区域,各自找点,相互之间尊重隐私,但务必在LNT原则下操作。



五、心理建设:放下包袱,坦然面对

最后,我想和大家聊聊“野外如厕”的心理建设。很多人觉得这件事很尴尬、不雅。但我想说:

这很自然。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,无论在城市还是野外,都无法避免。把它看作是融入自然、适应环境的一部分。

这很文明。我们不是随意野撒,而是有知识、有工具、有责任地去处理,这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表现。你正在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尽一份力。

这很解脱。想象一下,在美丽的荒野中,找到一个隐蔽的角落,解决完生理需求后,再用清新的山风“洗涤”一切,那是一种回归本真、与天地同在的奇妙体验。甚至有人会说,这是一种“有风景的厕所”,是户外独有的“奢侈享受”!

所以,当你下次在户外遇到“内急”时,请放下心理包袱,从容地拿出你的小铁锹和装备包,遵循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,做一个负责任、有担当的户外人。让我们的足迹只留下美丽,不留下“痕迹”。

希望这篇“有味道”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!如果你有更多野外如厕的实用小技巧,或者想分享你的“野外如厕囧事”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!我们下期再见!

2025-11-23


上一篇:解锁小众路线:深度解析独特户外徒步的魅力与实践指南

下一篇:解锁户外乐趣:钓鱼、露营、野餐,打造你的专属自然栖息地